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习性 >> 记忆中的味道稻田美食
大家还记得回忆里最美好的“味道”吗?因为时代的不同,“美味”大不一样!80.90后,美味大多来自学校门口的小卖铺,那时候已经有了不怎么成规模的零食供应链(更别说体系化的至灿),什么奶糖,冰棒这些,基本走两步就能买到,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对于60.70后来说,美味需要仔细去寻找,接下来小灿就带大家看看藏在稻田里的美味吧。
田螺
田螺,开国以来久经考验的美味,就是到了年,也是各类夜宵/大排档的主打美味,曾经作为害虫而存在的田螺,如今也和小龙虾一样,需要靠养殖才能勉强跟得上人们的需求,60.70后的童年,都有这一段在稻田里找田螺带回家做菜的经历吧,田间的美味今天不可同它日而比;
泥鳅
泥鳅也是久经沙场的稻田“常青树”了,不挑环境,什么都能吃的习性放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宝藏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在河边还是田里,只要用心找,绝对能收获满满一筐,其鲜嫩肥美的肉更是成为了那个年代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饱尝一顿“田间野味”的欲罢不能;
黄鳝
黄鳝和泥鳅的习性类似,生活在稻田、小河、池塘周边及底层,但和泥鳅不一样的是,黄鳝的刺少,肉质更嫩,冷知识,黄鳝是习性凶猛的“肉食动物”,多以昆虫蝌蚪小鱼为食,直到现在,黄鳝都是好吃嘴心中上好的食材,各种做法层出不穷;
螃蟹
常在稻田走,哪能没有小螃蟹,吃不了大的,还吃不了小的?!
小螃蟹和上述3种稻田美食共同谱写了60.70后狂野的童年,一到夏天,一群孩子就乌央乌央冲入稻田中,帮家长做着力所能及的农活(抓螃蟹),那种野性与纯真的快乐,是现在孩子们难以想象的;
稻香鱼
游于田间,没有人工养殖的“泥土”味儿,个头不大,肉质鲜美,腥味不强,煎炸、煮汤,一个字“鲜”,营养价值也是超级高。不仅能畅享田间抓取的乐趣,又能吃到鲜美的肉质,而如今吃到类似地道的美食,少之又少。
想想现在,要吃什么东西,动动手指头就能端到面前,类似至灿一样的食材供应链,给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人与自然的隔阂,不禁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