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原力动画沈琰中国动画人讲中国故事最合适

发布时间:2024/12/24 11:47:53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s://m.39.net/pf/bdfyy/bdfzj/
10月16日,由原力动画参与出品的年番动画《凡人修仙传》第一季完结,从开播起,其真人CG动捕技术就受到各方讨论。特效背后是成立于年的原力数字科技的技术积淀。原力的动画总监沈琰于上世纪90年代入行,亲身经历了国产动画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在代工中学习和追赶,从帮别人讲故事到讲自己的故事,人才从外流到回流,直到最近十年依靠中国自己的创意动画作品重新崛起。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她表示,当年参与制作梦工厂动画让整个团队获得了快速成长,后来做项目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国题材的外国动画其实并不了解中国文化,她就“憋了一肚子气”要做我们自己的中国题材动画。她认为目前国产动画优势与困难并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渐成熟的工业体系能够支撑做出好的作品,但仍需面对优秀编剧缺乏、动画从业者社会认同度不高等方面的困难。接单梦工厂,许诚毅启蒙了动画表演承接动画剧集《驯龙记》之前,原力动画以制作游戏CG为主业,没有做过动画片。年,原力与全球多家动画公司竞标拿下了梦工厂《驯龙记》的主要承制工作,主营业务从此分成了两块——游戏领域、CG和动画领域。沈琰回忆,当年参加梦工厂测试竞标《驯龙记》的时候既紧张又兴奋,并没有信心一定能在跟全球动画公司的竞争中胜出,“等结果的那一晚是个不眠之夜,拿到单子后大家都特别开心。”《驯龙记:飞越边界》剧照。第一次跨界动画领域就接手了全球顶级动画公司的项目,对沈琰所在的原力团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经历了长时间的、几乎只负责承制和加工外国动画作品的机械生产之后,中国动画当时跟国际上的水平是有较大差距的,而这种差距要在实操中才能有深刻的体会。”沈琰感慨当年《驯龙记》做得特别苦特别难,一开始达不到对方要求的水平,大家只能花更多时间不断地拼命学习追赶,“当时我们成立了一个‘通宵敢死队’,团队里所有男生都剃了光头,发誓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最后我们成功了。”梦工厂也派了很多优秀艺术家来指导《驯龙记》的制作,许诚毅就是其中之一。彼时许诚毅还没回国拍《捉妖记》,但已经因为《怪物史莱克》系列电影获得了安妮奖的提名。沈琰形容许诚毅之于《驯龙记》的那一批动画从业者而言,是像火柴一样的启蒙者,“他跟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一年多的时间,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举个例子:以前中国动画主要是承接外国动画公司的项目,大量的工作是把一个动作做好看,比如摊摊手、翻个跟头之类的,导致很多人觉得做动画就是把动作做好看。是许诚毅让我们意识到,动画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是表演。”许诚毅在前期会先给沈琰他们这些动画师讲戏。一个动画镜头里所有的角色,不论男女还是动物,他全都要亲自下场演一遍,并且要求听讲的动画师们也做到这一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动画师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创作出的动画角色更鲜活生动。“我特别希望中国动画界都能按照这个方法来做,这样可以创作出更有感情的动画。”沈琰后来一直身体力行,在执导《故宫里的大怪兽》()的时候,她会先把镜头里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故宫里的大怪兽》剧照。据沈琰介绍,当年一起做《驯龙记》的那批经过许诚毅“特训”的动画师,之后都成为了优秀的动画从业者,散落到不同的国产动画公司,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绩。“比如有的去了追光动画(《白蛇:缘起》《小门神》),有的去了可可豆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的去了十月文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沈琰本人以及原力数字科技,也在做《捉妖记2》时与许诚毅有幸再度合作。中国题材动画还是要自己人讲最合适国产动画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上世纪60至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天书奇谭》等动画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沈琰上小学时看了《大闹天宫》非常喜爱,而且她还隐约觉得在片尾字幕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可是去看第二遍时却找不到了。她也因此对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选择做一名动画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她入行的上世纪90年代,国产动画进入了“代工时代”,以承制加工国外动画为主,国产动画作品数量日益减少。“因为那时候做加工片利润高,很挣钱。我们这一代动画人,入行就一直在做美国、西班牙、法国这些国外动画片的承制加工。可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做我们自己的动画了。就连我的恩师潘积耀老师他们那一帮美影厂的动画师,也开始做加工片了。”沈琰印象中,整个上世纪90年代国产原创动画影视作品数量非常少,《宝莲灯》和《小倩》已经是难得能给观众留下一定印象的作品了。上美影的《宝莲灯》剧照。做国外动画的承制商虽然能挣钱,但始终是“为他人作嫁衣”,更何况时常会感到憋屈。沈琰在参与国外动画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国外动画片虽然把“中国题材”作为噱头,但由于创作者实际上不了解中国文化,所设计的与中国相关的情节经常不伦不类,中国人看了觉得既不合理也很可笑。她记得有部动画的情节是男女主赛车,突然间有人拿出一个写着“STOP”的牌子,他们只能停车,“按照美国的交通规则,行驶中的汽车看到这个牌子,不管有没有红绿灯都要停车观察几秒。可片子里这段情节是发生在中国的,中国的交通规则不是这样。我们看了就觉得莫名其妙。”遇到这样的情况她都会跟片方提出来,不过很少会被接受,“这让我心里很难过。他们既要讲中国的故事,又不深入了解中国,自然也做不到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我在合作的时候憋了一肚子气,就特别希望做我们自己的中国题材动画作品,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讲中国的故事。”另一方面,沈琰在出国交流时发现很多国外动画片里让人觉得特别有想象力的东西,比如街道、建筑、自然景致等,其实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她由此想到:中国人生活的环境,和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如果提炼出来放到动画作品里,不也可以成为令其他地区的观众感到兴奋的点吗?更何况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很多值得展现的东西,“做展现自己文化的作品是会让人格外兴奋的。”国产动画正在崛起,人才缺口仍是难点根据沈琰的观察,近十年来国产动画行业进入上升通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以承制外国动画为主变成了现在的以国内公司合作共制中国自己的国产动画为主,涌现出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其次,从美影厂那样的研究所式的创作方式,变成了现在工业化的动画产业;第三是受众变得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和真人电影票房等量齐观的作品,国产动画真正做到了“破圈”;第四是动画人才出现了“回流”,很多在国外学习动画、在国外动画公司工作的人才,愿意回国从事动画相关工作。“还记得当年做完《驯龙记》,团队里英语好的很多成员都去国外发展。现在有不少在迪士尼、梦工厂有过工作经验的动画人选择回国发展。”目前在中国做国产动画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大优势,观众也期待有能够展现民族自信的好的动画作品出现。国产动画产业的工业化流程日趋成熟,能够支撑我们不断推出好的作品了。”沈琰也提到,困难总体还是要比优势更多。即便动画人才出现“回流”现象,还是不能满足国产动画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内大学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往往强于理论而疏于实战,动画公司需要重新花时间进行实践培训才能让他们参与项目,“动画是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也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凡人修仙传》剧照。国产动画行业还面临游戏行业“抢人”的竞争。因为游戏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来就跟影视和动画行业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当游戏行业的薪资更高、机会更好,影视和动画行业的人才就被吸引走了。沈琰认为,报酬的差异,再加上动画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度也不够高,是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我们看一部动画作品的海报,会发现写在前面的是配音演员的名字,后面才是动画导演、美术总监之类的。但实际上后面这些人才是创作中付出最多心血的。”国产动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动画专业人才,也需要影视编剧人才,“动画说到底还是要做精彩的故事。故事始终是核心,动画只是表现手法,它跟影视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而目前影视编剧行业本身还不够成熟,很多编剧因为声名不显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更何况大多数编剧都更愿意写影视剧,而不愿意写动画的剧本,“动画内容想要请到好的编剧太难了,现在很多动画的剧本都是导演自己写的。但导演写剧本是有局限的,长期来看,动画行业非常需要专业编剧。”新京报记者杨莲洁编辑吴龙珍校对刘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2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