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这些网络神作,不敢相信居然出自孩子们的手

发布时间:2024/1/12 15:36:10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2/
微博网友

男方的学在自己的账户上晒出了一组照片,看字体歪歪扭扭,十分幼稚,但读完令人捧腹大笑,现在的孩子真是厉害!第一篇作文《天命不可违》:第二篇作文《扎心了》:第三篇作文《眼睛》,也是一首儿童诗:第四篇更像是段子手的神作:第五篇作文《低调》,是一个孩子的日记:第六篇作文《骗子》,有小小说的意味了:第七篇作文《巧了》,可以搬到舞台上演小品:第八篇作文《配方》,更是奇思妙想:第九篇作文《我画的树太漂亮了》,其实也是一首小诗:这些作品果真是出自孩子们的手吗?很多网友看完,自愧不如,感叹道:真是有才,我也同样学了这么多汉字,咋就组合不出这么出彩的神作呢。顺着图片索引,我们找到了这本果麦出品的《孩子们的诗》。就像简介里说的那样:这本《孩子们的诗》,不同于一般的儿童诗集。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真正由3-13岁孩子创作的。虽然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什么是诗,还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但他们是天生的诗人。诗是什么?孩子们的认识也很有趣:写诗有点像拍蚊子/有时候我一不小心/就按死了一只/有时候/我拼命地拍打/却怎么也打不到它/我觉得写诗/就是这样——李雨融,七岁爸爸骑着小鸟采下了蓝天和白云/用蓝天白云池塘高山和大海/煮出了一大碗文字汤/里面有好多字/它们挤得不可开交/叫啊闹啊/爸爸将他们捞出来排好/这就成了爸爸的绝佳诗句——夏圣修,十岁婆婆妈妈的诗/花花草草的诗/和日记有什么区别呀/大家都这么写/没什么意思/我要写不一样的诗/惊人的诗——茗芝,八岁写诗原来如此简单,不过是记录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孩子的世界没有繁琐的规矩限制,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他们一派天真,真情流露,反而衬得成年人的匮乏和疲惫。我们不妨挑选一些来欣赏。胆小的种子李乐冉

六岁一颗胆小的种子它在土里待了很久很久从来没有发过芽阳光照着它没有长出来施肥也没有长出来浇水也没有长出来真是一颗胆小的种子皱纹谢欣

八岁爷爷年纪大了,他的脸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平静的海面,一阵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波纹。大海是不是也老呢?风在算钱王子乔

六岁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两个名字陈尚夫

九岁青蛙说他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我要告诉大家我也有两个名字以前叫弟弟现在叫哥哥因为我有个妹妹啦月亮上课游俊杰

十岁月亮上课月亮是老师星星是学生白天一颗星星也不见他们一定被关在教室里上课夜晚好长好长的大课间星星们活蹦乱跳地在操场玩白天与黑夜姚铭琦

十二岁我们都不喜欢白天白天属于多数人白天是面具批发市场更重要的是白天没诗人不适宜聊诗绑架整个夏天谢嘉仪

十二岁秋叶落了,秋风吹了,是时候了拉拉卷好的绳子瞅瞅磨好的小刀带着一封绑架信——出发,绑架夏天把夏天五花大绑把夏天打得呜呜直叫再点上一盏马灯走向四季的车站牙齿冻得咯咯响望着时刻表“呜——”火车到站把夏天推上车搓着发红的手不住地笑土曹世武

八岁土是花儿成长的家摸一摸这个字软软的春天这个字长出了头发星月的来由顾城

十二岁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很多人在读完这些诗后,质疑这些作品的真实性,认为可能不是出自于孩子的手笔。我们看最后一首诗的作者是顾城,十二岁的诗歌作品就显得非常有想象力。成年人应该明白,诗心人人有,只是有些人弄丢了它。读完这些孩子的诗,我觉得对于家长来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比向孩子灌输知识更重要。知识晚一点学习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早早就被打磨掉了,丧失的可能是一辈子的生命力。因为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构成了孩子生命的内驱力。在亲子教育里,如果孩子没有内在驱动,只是被父母牵引和监督着去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无源之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父母与孩子的互动里,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孩子的天真,不是浅薄的幼稚,而是澄澈的映照世界;而成年人的智慧,也不是知识的架子,而是带着尊重、好奇与真正的对话。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1-2岁,出现想象的萌芽,依靠相似的事物想象;2-3岁,发展初级阶段,想象没有目的;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想象;4-5岁,无意想象开始出现有意想象;5-6岁,想象开始以有意创造为主,而且内容丰富,情节新颖。但是六岁以后呢,孩子的想象力会一直保持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孩子要上小学了,一旦进入学校学习,很多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需要父母要多做一点功课。比如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提问,跟孩子对话的时候,不要设置标准答案,多问孩子开放性的问题,要尝试更多方法引导孩子去探索,带孩子多去体验生活和自然,对于孩子的探索和观察结果,不要随便作出负面评判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8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