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诞生100周年中国动画电影的这些辉煌历

发布时间:2023/3/15 14:39:3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周年。从万氏兄弟的1分钟动画广告,到电视动画年度总时长近8万分钟;从手描笔绘、定格拍摄,到电脑绘制、三维渲染……年来,中国动画在探索中砥砺前行。中国动画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百年来受到人们无限热爱。为此,本期讲坛邀请侯光明委员讲述中国动画电影的百年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

主讲人简介:

侯光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系统科学、组织科学、创新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在组织系统科学、创新方法、电影产业等学科领域有较多创新成果和贡献。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

前言

近日,导演田晓鹏历时7年打造的动画电影《深海》发布首支预告,并确认将于年内上映,影片全新研发的“粒子水墨动画”惊艳全网,绚烂的画面、震撼的效果,引发无数观众期待。《新神榜:杨戬》“空降”暑期档,上映仅3天累计票房破亿元,为日益复苏的电影市场带来创造更大票房空间的可能性,满足了广大观众在暑期档对头部优质动画电影的迫切需求。一时间,国产动画电影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了无数经典银幕形象,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铭刻在所有中国观众的记忆里。今年,适逢中国动画诞生周年,传承百年画脉,聚焦国漫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百年历程的辉煌历史。

追溯历史:“中国学派”的民族化探索

中国动画电影的萌芽与起步

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开端,由此开启了历经百年的创作发展历程。之后,万氏兄弟凭借对动画的热爱与执着,摄制了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是他们制作的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

△年《大闹画室》

经过潜心研究,万氏兄弟还在动画短片《骆驼献舞》()中首次加入音响效果和台词对白,推动中国动画迈入了有声时代。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还联合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以世界第四部、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的历史地位载入影史。《铁扇公主》取材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运用中国民间绘画和木刻艺术风格进行动画创作,借鉴京剧和杂技中的高超技艺设计动作戏,开启了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标志着中国动画完成了从破土而出到初步成型的历史跨越,是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年《铁扇公主》

动画“中国学派”的诞生与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电影迎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黄金期。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原有人员基础上,还有万氏兄弟等知名文化艺术家的加入,共同组建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特伟担任厂长,他率先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目标,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由此滥觞。

△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这一时期,“中国学派”在创作上开始自觉探索,动画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提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小蝌蚪找妈妈》()等一批优秀作品相继诞生。这些动画影片的共同特点是,富有浓郁的中国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剪纸、皮影、国画、木偶、折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水墨动画,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意境和审美旨趣发挥到淋漓尽致,以形写神、以神写意,追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中国美学境界。

△年《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学派”的创作风格在探索中渐趋成熟,由万籁鸣执导的《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二部彩色动画长片,影片在造型、布景、用色等方面大量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融合中国古代绘画、民间年画、庙宇建筑、佛像雕塑等众多艺术元素为一体,采用中国戏曲艺术的演绎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成就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也让中国动画震撼世界,“中国学派”成为享誉国际的动画流派。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先后斩获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5项国际大奖,《大闹天宫》也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先后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4项国际荣誉。

在机遇和挑战中不懈努力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下,中国动画电影迎来第二次创作高潮。其中,《两只小孔雀》()以傣族关于孔雀的传说故事为蓝本,勾画出少数民族群众与解放军战士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景象;《象不象?》()和《奇怪的病号》()以贴近儿童的漫画特色,幽默讽刺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在年拍摄完成系列第一集,以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优良制作,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木偶造型吸引观众,在之后的十年间,该系列伴随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成长,阿凡提也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动画形象。

年,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该片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献礼影片,由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三名导演联合执导、42名工作人员、三名摄影师和众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共同完成制作,耗时15个月,完成5万多张画稿,拍摄胶片长达英尺,工程量巨大。《哪吒闹海》继承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所固有的民族化风格和艺术创作传统,参考了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民间门神画等中国传统艺术杰作,在人物塑造上与时代相契合进行大胆创新,以更加符合当时观众欣赏口味的改编,成就了中国动画影史上哪吒这一经典人物形象。该片在获得国内观众认可的同时也赢得国际声誉,先后荣获第3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放映奖等3项国际大奖。

△年《葫芦兄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大批国外动画片引进中国,《大力水手》《变形金刚》《猫和老鼠》等迅速占据电视荧屏。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在机遇和挑战下继续不懈探索和发展,仍有不少表现亮眼的经典作品。比如,《天书奇谭》()是又一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影片继续追求浓郁的中国民族化风格,但在人物造型和艺术形式上又推陈出新,借鉴漫画的夸张手法,以另类、有趣的鲜明特点吸引观众。中国动画也开始进行系列动画片的创作尝试,并逐渐开始迎合儿童的欣赏口味,《黑猫警长》()塑造了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这一经典形象,获得了儿童观众的喜爱;《葫芦兄弟》()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艺术,在满足少儿观众的观影趣味时,保持了中国动画开拓进取的一贯创作水准。

△年《海尔兄弟》

与此同时,外国动画加工企业进入中国沿海城市,并从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挖走大量人才。下滑态势明显的中国电影,面临电视媒体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人才断层和流失的严重问题,一度陷入创作低谷期。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以电视动画片为主,《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国产电视动画片走入家庭。进入新世纪,《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电视动画片都面向儿童观众,动画片不再受到普通观众的欢迎,市场上大多是由电视动画片延伸出的动画电影,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好莱坞动画电影所攫取。

△4年《大耳朵图图》

立足现实:“国漫崛起”的创作新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动画电影创作的相关政策,中国动画电影创新力量不断涌入,生产模式持续优化,行业生态逐步向好。新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力和鲜明的艺术原创力,中国动画电影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代传奇等为创作源泉,走出了一条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创作道路,延续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风格,涌现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等一批制作精良、视效唯美的动画电影精品。中国动画电影追求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极致的中国审美神韵,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同时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数据显示,从年至年,国内院线动画电影年均票房达45亿元,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占比近七成。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动画电影“中国学派”不断创新和突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浪漫、中国情感和中国审美融入动画电影创作中,内蕴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气派。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经典形象进行现代改编,唤起了年轻人对中国动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