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附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5/4/30 9:39:39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本单元共安排有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随文呈现了七处预测批注,为学生预测作了示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则提供了故事开始的一部分内容,隐去了故事后面部分的情节;《小狗学叫》讲述了一条小狗的奇特经历,隐去了故事的结局。三篇课文写法相似,都运用了反复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依据。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喵”等6个生字,会写“准、备”等13个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4个词语。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重难点

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能够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暴、喵”等6个生字,会写“准、备”等13个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4个词语。

2.一边读一边学习预测的方法。

3.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题质疑,初感预测

1.伴题入境。

(1)说老屋。

老师板书“老屋”,引导:读到这个词,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样的屋子?

(2)读老屋。(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学生读句子,说说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老屋的“老”,这样的老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2.读题预测。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引导: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猜一猜,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

小结:同学们刚才的猜测就是咱们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2)引出猜测的阅读策略,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大家看,有一个小朋友在读这个故事的题目时,也作出了自己的猜测。

学生读一读课文题目旁边的旁批,相机理解“魔法”。

引导:同学们在哪里见过魔法呢?这位小读者的猜测依据是什么?

小结:看来,抓住题目中的矛盾,或者依据我们的阅读经验,都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预测。

把自己的预测写在相应的地方,这叫批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预测这个阅读策略。

3.明确目标。

(1)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学生阅读。

(2)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

引导:单元篇章页告诉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猜测与推想会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明确了学习目标,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启新的学习旅程了。

课文题目充满矛盾冲突,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猜测,所以,这一环节就从题目入手,先感受老屋的老,再出示“倒不了”,放大题目冲突,引起学生的猜测,进入预测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测生字词。

(1)课件分组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

窗户 黑窟窿

门板 破了洞

低头 眯起眼睛

墙壁 吱吱呀呀

①学生读词。

②说说这些都是写什么的,读着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第二组:

暴风雨 睡觉 喵喵

③学生读词,相机理解“暴风雨”,识记“暴”“喵”“睡”。

引导:你见过暴风雨吗,暴风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④指名学生说说这组词语是写谁的。

课件出示

第三组:

孵小鸡 叽叽

⑤学生读词后,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孵”字和“叽”字。

⑥说说这几个词又是写谁的。(指名说)

课件出示

第四组:

好饿好饿 砍光 小蜘蛛 织网 抓虫 偶尔

⑦说说这组词又是写谁的。

⑧学生读词后,识记生字“偶、尔”,思考:“偶尔”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⑨结合句子说说“偶尔”是什么意思,造句理解。

(2)再次齐读以上几组词语。

3.梳理故事。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引导:课文讲的是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发生的故事。

(2)边读边梳理故事。

①引导:我们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

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学生读这一部分。

提问:这个故事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安心睡觉”,概括出这个故事写的是老屋帮助小猫安心睡觉。(板书:帮助小猫 安心睡觉)

②依次出示后面两个故事,学生运用上面的方法概括出:老屋帮助老母鸡安心孵蛋;老屋帮助小蜘蛛安心织网抓虫。(依次板书:帮助老母鸡 安心孵蛋 帮助小蜘蛛 安心织网抓虫)

③整体把握。

引导:这样老的老屋,眼看就要倒下去了,但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请同学们看着板书,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④感受故事情节的递进。

课件出示这三个故事,在三个故事上分别标注:帮助小猫、帮助老母鸡、帮助小蜘蛛。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故事能不能调换顺序。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理由。

不能调换顺序,理由如下:

ɑ.时间上由短到长,符合事情由易到难的规律。

b.事情越来越重要。从帮助小猫睡一觉,到帮助老母鸡孵小鸡孕育新生命,最后到帮助小蜘蛛生存下来,事情一件比一件重要。

学习预测,最好是用陌生的故事让学生来推测,但学生前面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因此不可能没有阅读课文。所以,本环节还是沿用传统课文的教法,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为下一环节专注于学习预测方法铺平道路。而生字的分组出示又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支架。

板块三 再谈预测,书写汉字

1.初步谈谈预测的感受,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1)谈谈预测的内容与故事内容不一样时的感受。

引导:同学们,刚开始读题目时,我们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不是被施了魔法?现在故事读完了,老屋是被施了魔法吗?显然不是。看来,我们的这一次预测,与故事的内容并不一样,你是什么感受呢?

预设:虽然有点遗憾,但更多的是惊喜,觉得故事很吸引人。

(2)再次出示课文的批注。

小结:边读边预测不仅会带给我们惊喜,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阅读体验呢!有一个小读者,把自己的预测都写在了课文旁边,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预测方法吧。

2.积累词语,书写字词。

(1)出示词语。(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上色)

课件出示

变成 门板 准备 暴风雨 安心 主人 墙壁 母鸡 注意

根本 蜘蛛 漂亮 因此 破洞 撞倒 吃饱 晒太阳 砍树

①学生读以上词语。

②交流上色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随机指导:

ɑ.“暴”字的书写。

师讲述“暴”字字源:上面的“日”,表示太阳出来,太阳出来人们就伸出双手,把东西捧起来晒,所以,“日”的下面是两横两竖加撇、捺。晒什么呢?晒的是“米”,“暴”字下面原来是“米”,后来演变成“氺”。(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然后学生书写,展示)

b.“墙壁”的书写。

学生观察“土”在两个字中不同的位置,说说书写时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写后,学生书写、展示。

(2)自由书写其他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3)抄写以上字词。

根据阅读策略单元的特点,特地把字词的书写集中起来,避免在后面教学中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同时在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预测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情感铺垫。

板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2.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1)听写要求掌握的字和词语。

(2)听写后学生互相改错、订正。

2.复习导入。

引导: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题,猜想老屋可能是被施了魔法,所以总也倒不了。后来通过阅读验证,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老屋答应帮助小猫(安心睡觉),帮助老母鸡(安心孵蛋),帮助小蜘蛛(安心织网抓虫)。虽然我们的预测与故事的内容并不一样,但是,我们依然觉得很有意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

通过听写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师生共同回忆课文内容,唤醒学习意识。

板块二 边读边学,发现预测依据

1.读三个预测,发现预测依据。

(1)读第一个故事,发现依据插图预测的方法。

①老师读第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提问:读到这里,你猜老屋会答应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相机出示:“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②指名读文中的猜测,说一说这位小读者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依据插图)

③读第4~5自然段,验证与预测的结果是否一致。

引导:做出猜测之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体会预测带来的阅读期待)老屋答应了吗?接着读课文。出示第4~5自然段,学生朗读。

④交流读后发现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猜测一致时的感受。

(2)读第二个故事,学习依据生活经验预测的方法。

①读第6~9自然段,找到老母鸡提出的请求。

②连续指名接读小猫和老母鸡的请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l“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l“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几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引导:老屋摇摇欲坠,却一再被要求“等等”,而且要它等待的时间从“一个晚上”到“二十几天”,如果你是老屋,你有什么感受?

③读预测,体会预测依据。

课件出示

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你会不耐烦?小读者为什么猜测老屋会不耐烦呢?

小结板书:依据生活经验预测。

④从预测与原文内容的不同中感受预测的乐趣。

读第8~9自然段,说一说: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屋?(乐于助人)当你发现预测与原文内容不一样时,是什么感受?

(3)对比第1、2个故事,发现依据情节发展预测的方法。(课件并排出示第1、2个故事)

①比较两个故事的相同点,发现课文结构的秘密。

预设:形式相同,老屋要倒+动物请求帮助+老屋答应了+帮助的结果;语言大体相同。

小结:这样的故事结构是反复性结构。

引导: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具有这样特点的故事。(《蜘蛛开店》《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卖泥塘》)

②读预测,说依据。

课件出示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学生读一读,说说小读者为什么这样猜测。

小结板书:依据前文情节预测。

③现学现用,写一个情节。

引导:我们发现了课文情节的反复性,预测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现在,想象一下,这回会是谁来请老屋帮忙呢?提笔写下你的预测情节吧。

④学生交流自己预测的情节,说说自己这样预测的原因。

(4)小结预测方法。

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预测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l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阅读经验 课文题目

l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课文插图

l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生活经验

l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前文情节

2.运用方法,推断预测依据。

(1)读第11~13自然段和旁批,推断预测依据。

思考:课文中小读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了预测?你觉得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①出示两个预测。(课件显示为对应课文片段加旁批)

小组讨论这两个预测的依据。

②交流预测依据。

说说这两个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预测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同样是预测,因为预测的人不同,依据可能也不相同。这真是很有意思呢!

(2)学以致用,预测结局。

①交流阅读中自己产生的预测。

提问:阅读中你有不一样的预测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②预测结局。

ɑ.课件出示最后一个预测。

提问:你同意小读者的这个预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同意和不同意两个角度去谈,关键是要说出依据。

b.对比原文结局,说说对故事的领悟。

引导:同学们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预测,而不是凭空想象,真的很棒!那么,作者写的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又过了许多年,老屋更破旧了,看起来像一堆破烂的木头,身上落满阳光和灰尘。房梁和窗框都静悄悄的,杂草已经长得很高了。

老屋说:“好了,我总算可以休息了。”

它停下来听了听,这次没有人请它再等一等,屋外一片安静。鸟儿和虫子仿佛都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它整整等了一天,下定决心,明早一定要倒下去。

朝阳落在房梁上,很暖和。老屋醒来,清清嗓子: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说完,它认真地竖起了耳朵。

等等吧,再等等吧。

提问:老屋倒了吗?它为什么还不倒呢?老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现在不是小动物来请求老屋帮忙,而是老屋主动在等待需要它帮助的小动物。

3.交流预测感受。

(1)再次阅读课文的旁批,边读边想,哪些预测和课文内容一样,哪些不一样?

(2)回顾边读边预测的感受,交流一下这样阅读的好处。

学习预测的方法是本环节的重点,教学中采用边读故事边读旁批的方法,学习别人的预测方法,然后自己判断别人预测的依据,并尝试自己进行预测。这样学习是一个由扶到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中为什么要预测呢?教学中,设计多次感受预测的结果与内容一样或者不一样时产生的阅读心理,体验预测带来的阅读乐趣,达到喜欢预测,并在阅读中主动预测的目的。

板块三 预测一个新故事

1.激发预测兴趣。

导语:同学们,一边读一边预测,让我们的阅读充满期待,充满乐趣,你们想不想也来预测一个故事呢?

2.边听故事,边预测。

(1)课件出示故事题目——小木偶的故事

提问:读了题目,你对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什么样的预测呢?

(2)课件出示课文第一部分,配一张板着脸的木偶图,教师读故事。

课件出示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不知道。”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提问:小木偶的脸上少了什么呢?你是怎么预测的?说出依据。

(3)继续读故事。

课件出示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现在好了。”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他送出了家门。“走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老木匠对小木偶说。

提问:小木偶出去闯世界了,他会有什么遭遇呢?

学生预测,并说说自己的依据。

3.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引导:大家的预测对不对呢?小木偶走出家门会有怎样的遭遇呢?那个笑嘻嘻的表情会带给小木偶怎样的经历呢?想要知道呀,就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这个故事吧!别忘了,要一边读一边预测哟。

学习了预测的方法,体会到了预测的乐趣之后,学生跃跃欲试。这里设计一个拓展性的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所学,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中自觉运用阅读策略,成为积极的读者。

板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阅读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它承担的是教会学生方法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是“预测与猜想”,因此,教学紧紧围绕“预测”展开。

1.边读边预测。

在出示课题时,放大课题的矛盾,依此提出猜想,初步感知可以从哪里开始预测,怎样预测。

2.在学习策略时,以“发现”为线索。

引导学生通过边读旁批边读故事,发现课本中提供的预测方法、预测的依据、预测带来的阅读体验以及预测的方向。这是教学的主体部分。

3.通过读写实践,形成预测意识。

在学习了几种预测方法后,设计根据情节写预测和判断对比旁批中的预测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读写活动中,体验预测的乐趣,形成预测意识。

4.拓展练习,提升预测能力。

“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认知、尝试、拓展、应用,从而建构意义,提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因此,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能达成目标。最后的拓展性练习,用一个陌生文本,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边读边猜,在实践中提升预测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成为一个积极的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