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隐入尘烟一首悲情困苦的恋歌
在贫瘠荒凉的大西北,土地辽阔,但不肥沃,农民们祖祖辈辈守护着这片土地,靠着简单而又原始的农耕工具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面对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劳作着,只有收获到粮食,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才可以享受温饱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影片《隐入尘烟》中真实的影像画面。
马有铁是村里的贫困户,对土地的依恋程度要远远超越其他人,越是贫穷的人就越依赖土地,因为除了土地可以无私地回馈耕种者,其他任何提高生活质量的渠道都要通过能力、机遇和聪明。马有铁在村里是被人耻笑的对象,这三点他都不具备,与之陪伴的只有那头不会说话的驴,驴虽然不会说话,但也是有感情的。在被哥嫂嫌弃的日子里,驴的存在,是马有铁最忠实的感情寄托,心里想说的话只有默默地向驴倾诉。曹贵英之所以能看上老实巴交的马有铁,也是看到他对那头驴的关爱,两个人在各自出身的家庭里都属于被抛弃的对象,他们的结合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壮。
两个人一个老实巴交,一个残疾多病,在他们俩的哥嫂处心积虑地安排下顺利完成了见面、订婚、结婚。没有仪式、没有祝福、没有欢笑,新婚之夜两个人低头不语,没有洞房花烛的喜悦,只有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的茫然。
马有铁与曹贵英组建家庭对他们的哥嫂来说如释重负,卸下了包袱,但对他俩来说又是一段苦难的开始。在人情社会中,贫穷的人都是孤独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咫尺无近邻”,这句话无比地现实,同一个村,居然很多人只听说马老四而不知道马有铁,这样的生存环境不是被边缘化那么简单,而是被遗忘。对于这些,马有铁看得特别通透,他不去计较,他唯一在意的是曹贵英和那头驴,一个人和一头牲畜才是他的全部。马有铁朴实善良的品质逐渐感染着曹贵英,尽管村里人的表现对马有铁是不公平的,但他第一次为了全村人的利益为张永福献血是义无反顾的,这一点也许感动不了村里人,但是感动着曹贵英,她知道连续献血意味着什么,可她的担心和劝阻太微弱,看到全村人期盼的眼光,曹贵英很无奈。
劳动的过程也是马有铁与曹贵英相识相知、互相走进对方心里的过程,日子虽苦,但两个人的心在逐渐地拉近。每一次的搬家,马有铁都会揭掉那个大“囍”字,重新贴在新住处的房子里;曹贵英每一次尿裤子,马有铁都会不厌其烦地为她洗裤子;为了能遮盖尿湿的裤子,马有铁给曹贵英买了呢子大衣;出门磨面的机会也会让曹贵英看一会儿电视。谁都不会想到,一个被村里人耻笑的木头疙瘩马有铁却是一个心细如发的男人,并且还是一个非常有爱的男人,给燕子筑窝、将灌在水桶里的蝌蚪放生,这体现了一个男人最淳朴的真善美。
无论别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他们,马有铁与曹贵英都不去思考那些问题,他俩只沉浸在自己创建的生活中。两个人围在孵化小鸡的纸箱子旁,如同在等待即将出生的孩子一样,纸箱子里的电灯泡透过四周的小窟窿射向房子的墙上,有种耀眼夺目五彩缤纷的感觉,场景是那么温馨而浪漫。从最初的一头驴,到家里养了鸡、养了猪,尤其是两人历经风雨,盖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躺在了属于自己的炕上。曹贵英目睹这一切,内心是满足的,终于摆脱了寄人篱下的日子,马有铁最大的满足就是有了曹贵英的陪伴,他们的生活不再那么悲苦,烟火气浓了起来,丰收了之后,马有铁计划着要买一台大彩电,去城里为曹贵英把病看好,在城里也浪一浪。
憧憬着美好是令人喜悦的,他们的情感也愈加浓厚,对曹贵英来说,马有铁就是他的全部,通过夜里在路口抱着热水瓶在等他回来、落水前带着两个馒头和两个鸡蛋给他往地里送饭的两个情节就很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对自家男人那深深的爱。在马有铁为张永福的几次献血过程中,每一次曹贵英都会阻拦,甚至要求抽自己的血,这种高贵品质和深深的爱是纯粹的、不加掩饰的,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风雨同舟,什么叫患难与共?马有铁与曹贵英的爱恋就值得每一个人思索。
命运总是那么不可琢磨,马有铁为了张永福能够尽快还上村民的欠款而甘愿无偿献血,来挽救张永福的生命,而当曹贵英在落水的刹那,却没有看到蜂拥相救的乡亲,连看热闹的兴致都没有,唯有马有铁在水里托着已经没有生命特征的曹贵英仰天哀嚎。这样的场景既令人动容又令人愤慨,冷漠和无视是很多曾经耻笑过他的村里人的主要面部特征,包括马有铁的三哥,即使这样,马有铁在曹贵英去世后,将所欠的种子、化肥、农药、鸡蛋一并还上,还是那句话:一码归一码。
如果马有铁在三哥家的驴棚里了却残生也许还会多活几年,三哥早已把他当牲口养了,马有铁也没有别的奢望,日复一日。可当马有铁与曹贵英组建家庭之后,日子虽苦但有奔头,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体会到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曹贵英的不幸离世对燃起生活希望的马有铁的打击是致命的,他无法回到原来的起点,无法忘记与曹贵英一起风风雨雨的日子,带着对曹贵英的思念和对土地的不舍,喝药自杀了。
马有铁与曹贵英的爱情是短暂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对这片土地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在共同生活的时光里,有笑也有泪,有苦难也有甜蜜,在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中国农民的善良淳朴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生活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如一首歌,如诉如泣,荡气回肠。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田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