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向深渊出发万米海底之下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

发布时间:2024/8/30 16:47:50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陆地仅占不到三分之一。如此广袤的海洋底下究竟蕴藏着什么?长期以来,人类都在积极地探索。

全球海陆分布

我们知道,陆地上最高峰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精确测量其高程为.86米。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那么海洋有多深呢?目前人类所知海底最深处位于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超过米。显然,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

未知总是充满着想象,一些电影也暗示着海底最深处存在着超乎想象的凶猛巨兽或史前怪物,如此深邃的海洋里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拍摄于西太平洋台风前平静的海面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尽管目前人类对海洋的了解仅局限于表面浅水区域,对深海知之甚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载人深潜一次次地挑战深海极限,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更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米,跟随科学探索的足迹,我们可以逐步掀开深海的神秘面纱。

“奋斗者”号马里亚纳海沟深潜

在水深方向上,科学界习惯将海洋划分为5层:

大洋分层上层:水深0~米

全球大陆架(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分布范围,地形平缓,宽度从几公里到上千公里,拥有丰富的矿产、鱼类等海洋资源。

在这一层,太阳可见光大部分可以照射进来,由于阳光充足,海洋表层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层又叫光合作用层。海洋动物也十分丰富,有浮游,有底栖,虾吃浮游生物,小鱼吃虾,大鱼吃小鱼,虎鲸和鲨鱼又吃大鱼,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海洋生态系统一片繁荣。虽然我们所认识的大多数海洋生物也都是生活在这里,但其实这层仅仅占海洋总量的5%。

00:10

还有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蓝鲸。其身长可达33米,重达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蓝鲸中层:水深~米

该层起于光合作用失效的水深位置,终于光线全不可见的深处。该层穿透的光线微弱,昏暗,介于蔚蓝明亮的海面和黑暗的深海之间,是一片神奇而广阔的幽暗水域,又称之为暮色带或中水带。

在这里,由于缺乏阳光,生物的能量来源不能自足,而是依靠从上层沉降的浮游动植物体、原生生物(如硅藻)、细菌、粪便颗粒、泥沙和尘土等——又称“海洋雪”。对于在该层生活的海洋生物,海洋雪就是天降的大餐,许多海洋生物以海洋雪为生。

海洋雪

也是从这一层开始,能够看到产生冷光的生物发出闪烁光线,许多相貌奇特,长得奇形怪状的鱼类都在这一带生活,人类大部分潜艇也是在这一带活动。

会发光的鱼

由于该层中食物稀少,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动物体型均较小,以至于不用吃太多东西。虽然动物看上去体型娇小,却不能小觑。如蝰鱼,体型才约为人类手掌般大小,然其目光凶狠,满口獠牙,是暮色层中攻击力强的大型捕食者。

凶狠的蝰鱼深层:水深~米

这里是一个黑暗世界,一片漆黑,与外界的可见光完全隔绝,唯一的可见光来自于发光生物。尽管这里的水压有几百个大气压,但依然有大量生物在此生存,由于缺少光线,这个深度中多数生物都是红色或黑色。

这一深度的大多数生物长得更加奇形怪状,肌肉松弛,代谢缓慢,体型较小,一般不善于长距离迁徙,只在原地被动地等待食物送上门。

但也有例外,体长可达一米的吞噬鳗在这里算得上小巨无霸了。吞噬鳗怪诞的外表让人们很好奇,巨大的下颔松松垮垮地与头部连在一起,张开的时候像个大网。颔部的肌肉是其唯一发达的肌肉,也许是为了让吞噬鳗能够迅速地张开下颔,将猎物吞进大嘴里。吞噬鳗的身体短而肥大,腹部区域长,一对小眼睛用来感光。嘴部巨大,牙齿微弯。尾部极长,约占身体总长的3/4,末端呈鞭状,可以发光,以此来吸引猎物。吞噬鳗以其他鱼类为食,其腹部的伸缩性非常大,可以容纳很大的猎物。

吞噬鳗

此外,体型巨大的深潜爱好者抹香鲸偶尔也会光顾到这里。抹香鲸游泳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十几海里,有极好的潜水能力,深潜可达2米,并能在水下呆两个小时之久。

抹香鲸深渊层:水深~米

食物极端匮乏,无边无际的黑暗,极端寒冷,水温接近冰点,没有光合作用,没有植物,极少有动物存活。

生物多为无脊椎动物,以栖息在深海平原上的底栖生物是主流,包括小型鱼类、海参海胆、多毛蠕虫、各种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目前,90%以上深海是没有探索过的,这里既是一片荒芜,又时刻充满着惊喜。

鼠尾鳕

据中科院深海所研究人员介绍,上图这个鱼叫鼠尾鳕,是非常活泼的鱼,在下潜过程中常能看到。

仙女鱼

这条非常漂亮的鱼叫仙女鱼,它的习性与鼠尾鳕非常不一样,它喜欢安静地待在海底。

这里海底生物体型小,代谢缓慢,所必需的食物量并不大,如果能碰到在上层大量繁殖后死亡并迅速沉底的藻类,或者沉入海底的大型动物尸体,就能够解决它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伙食问题了。

超深渊层:水深米以下

超深渊区(英文:Hadalzone)的英文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的名字,它也有着死亡之所的含义。这里是海洋中最深的区域,一般分布于全球大洋海沟中,水深~米,其中最深的是超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被誉为地球的第四极。

这里是怎样的极端生态环境呢?

黑暗:无边无尽的黑暗。

低温:水温接近冰点,寒冷彻骨。

超高压: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大约要增加1个大气压。在最深米处,其水压更是接近个大气压,这个压强足以将一辆坦克压扁。我们常开玩笑说“压力山大”,因此,不少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探测深海却极其困难。

地震活动:大部分深水带都位于全球的深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雅浦海沟等。这里水深从米一直下降到0多米,地形狭长,坡度陡急。由于海沟多位于板块俯冲边界,因此总伴随着强烈的地震活动,如有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便位于一系列海沟附近。

寡营养:上层物质很难传送到这里。

尽管这里环境如此恶劣,物种的数量与多样性非常低,但依然有生命顽强地孕育着。

狮子鱼,生活在米水深地带。体型像蝌蚪,头部较大,鱼鳍半透明,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狮子鱼可以长久地储存食物,从而更好地应对食物匮乏的生存环境。

狮子鱼

一些无脊椎动物可以生存于更深的水域,比如体长可达5厘米的短脚双眼钩虾,栖息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栖息水深超过0米。

短脚双眼钩虾

除了人眼可见的生物外,在深渊层,更多的是人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其实,在那样的极端生境下,微生物群落种类繁多,构成了结构复杂非凡的生态圈。

目前,我们对超深渊仍知之甚少。随着载人深潜的不断尝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片对于生命来说还是一片黑暗荒芜之地,也终将被人们所熟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商业的发展,在未来某一天,或许每人都可以来一场深海探险也未尝不可。

文中一部分图为笔者绘制或拍摄,一部分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则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