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摄影记疫袁婧接受全副武装的新常态澎湃新

发布时间:2023/10/26 11:46:4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袁婧,文汇报摄影记者,现居上海:“疫情的突然到来,给所有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而困扰。原本还沉浸在春节假期氛围中的人们,因为疫情发展迅猛,不得不快速转换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或进入战备状态高强度在岗,或全面宅家‘以静制动’。包括我在内,相信很多人都经历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多多少少都有过焦虑、崩溃的情绪,不过身边的人都算挺过来了。防控形势在几个月内快速控制好转,真的少不了每个人的努力。通过这次疫情,让我们对生命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年1月31日,上海。往常车来车往的海宁路变得冷清。年1月31日,上海。人们有意识地戴好口罩,彼此之间多了一份警觉。年1月31日,上海。疫情隔出了空间与距离。1月31日,上海。一位老外正拿着手机拍摄上海几乎无人的街头。年2月2日,上海预约购买口罩首日。志愿者、居委干部、民警齐上岗,排队登记需保持安全距离。(左)2月4日,医院内,46医院的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出发奔赴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图为队员们满怀信心向同事和亲友们挥手告别。(右)2月19日中午,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驰援武汉,医院。出发前,医院的一位医务人员的儿子拉着妈妈的手不舍得放。(左)1月29日,G50上海与江苏交界收费站。按照交警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挨个进行体温测试,进沪各个道口均已开启24小时不间歇对入沪车辆进行排查登记和车载人员体温测等工作。(右)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寒风中等待接受检查的车辆。2月8日,上海。豫园举行“云”赏灯致敬抗疫战役祈愿国泰民安。年2月6日,上海松江九亭镇的集中医学观察点(上)医务人员每天全副武装对隔离楼层进行定时消毒和检查,由于护目镜极容易产生水蒸气视野很差,他们几乎都是凭记忆在走廊里进行工作,一不小心可能还会撞到墙。(下)医务人员每天都需要平均两次进入隔离区进行巡查和测温,防护服一穿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们的脸上被口罩勒出了痕迹。年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医院内,一家名为“仁济TONY理发店”正式开门营业。考虑到医务人员要全天候佩戴不透气手术帽工作造成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医院工会联合后勤保障部将这份特殊的情人节礼物送给忙绿在一线的职工们。年3月11日,上海,万航渡路小学四年级学生莫其华在假期中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幅抗疫漫画,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可以快点回到学校和同学老师见面。年2月22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随着包含多位重症患者的上海16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痊愈的出院,上海总出院人数已达例。一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在这里坚守战斗着。当天正好是一名叫王春立的医务人员的生日,同事在防护服上画了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画,作为生日礼物为她庆生。3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部分博物馆、展览馆等有条件开放。承载量为原定30%,参观需全程佩戴口罩。年3月31日,下午,包括上海首批医疗队、第二批护理队、第四批国家中医队、医院“国家队”、医院“国家队”、第九批医疗队以及疾控、社会办医等在内的多人“大部队”凯旋,分乘三架东航包机回沪。年4月27日,上海世贸商城。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首次开启“云订货”模式。Q:疫情期间,主要在什么地方拍摄?为什么?A:作为文汇报负责卫生条线的摄影记者,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集中隔离点等,也穿梭在申城的大街小巷记录所能记录的一切。首先作为本职工作要全面并深入地报道上海疫情的防控工作,反映各行各业的辛勤付出。从个人角度来说,身处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希望通过自己的相机挖掘和记录所看到的变化,挖掘平凡人的感动事。Q:什么样的事件或者画面触动了你要去记录疫情中的点滴时刻?A:1月29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海已开始对各个高速入口入沪车辆实行严格的防疫措施。当天气温非常低,寒风凌冽,在G50上海与江苏交界收费站采访时看到防疫工作人员和执勤交警在室外冒着低温和寒风,对大排长龙的入沪车辆进行逐一检查。由于当时的条件并不完备,现场只有临时的简易工作台等,条件比较艰苦。在现场采访了两个小时我已经手脚冰凉,但一问现场的这些工作人员,他们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看到他们站在寒风中的样子,挺心疼的。其实在基层采访防疫的经历让我特别想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1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