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中国奇谭定档元旦11位导演8个故事,
就在本周,望眼欲穿的《中国奇谭》,定档元旦。
国产动画当之无愧的顶级王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蛰伏数年终于霸气归来。
掐指一算,上美影上一次大动作,还要追溯到冷饭新炒的古早IP《大耳朵图图》和《我为歌狂》。
这次,云集11位导演,8个故事,完全不同风格。
欲望幻境、市井奇幻、黑色幽默、人性挣扎,从北国风光到胡同巷里、从未来宇宙到乡土人间……
《中国奇谭》在观众面前铺陈开一个极具华夏审美和中式想象力的“妖怪”故事集。
预告片堪称秒秒惊艳。
最让人期待的,是色彩明艳,瞄准“井下宝船,湖中梦话”的《小满》。
而肉眼可见没少砸预算的《林林》,则讲述了“女孩、狼以及晚餐”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粗犷故事。
《小妖怪的夏天》刻画了“想吃唐僧肉的小妖”的夏天日常。
《飞鸟与鱼》颇具科幻色彩,讲述在浩瀚宇宙中的相遇。
《鹅鹅鹅》则弥散着强烈的聊斋气息。
片中,不仅有常见的2D、3D,以及近年大行其道的3渲2。
更有定格,剪纸,水墨这些奠定江湖地位的独门绝技。
上美影曾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中国动画的大旗。
一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宝莲灯》等作品,每一部都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
更是围绕你我童年蜿蜒生长的绮丽花边。
这种对艺术和传统的坚持,某种意义上未尝不是一种担当。
曾经上美影也出品过一部以“妖”为灵感,以“奇谭”为名的经典之作。
年,在经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技术积累后,
《天书奇谭》在艺术造诣、剧作完整、商业娱乐等方面都到达了空前的高度,堪称中国动画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这个项目原本由媒体巨鳄BBC挑头,内容由上美影主导,
待中方已经把剧本等启动工作做得差不多时,英方的资金却迟迟没有到位。
最后,上美影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咬牙把项目做下去。
没有了外方的掣肘,主创们彻底放飞。
片中人物造型大多基于戏曲形象,生旦净末丑俱全,令人印象深刻。
场景绘制则遵循明代“吴门画派”的写意风格。
自然景观多用淡雅水墨,水晕墨章、简约含蓄。
而宫殿、楼阁、园林等建筑人文景观则用工笔白描,工整细致,富丽堂皇。
《天书奇谭》通篇都闪耀着中国动画学派独特的风格和视角。
其实,中国动画起步时期的作画理论,也都是来源于好莱坞,人物运动参考的就是迪士尼动画的基本动作规律。
但随着美影厂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一套中国动画独有的动作规范。
经过近40年的演变,人物的动作已经非常中式。
这些都是前辈们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比如狐狸甩尾巴的姿势;
和迪士尼截然不同。
《狐狸与猎狗》
再比如,鹿的奔跑姿态。
外国鹿偏重写实——
《小鹿斑比》
而中国鹿则更重写意。
《九色鹿》导演钱家骏戴铁郎,
《九色鹿》所有的运动轨迹都是弧线形的,飘逸洒脱,充满仙气。
戴铁郎等主创虽然也到云南的鹿场采风,但写实的动作无法凸显九色鹿的“神”性。
所以,主创最后决定将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的脖子和腿拉长,这样身姿更加挺拔,鹿的动作也刻意放慢。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作画。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蜚声国际,拿奖无数的《大闹天宫》。
为了成功塑造孙悟空的形象,上美影为导演万籁鸣配备了一队精兵强将。
上下两部,全凭手绘。
仅10分钟的动画,就要耗费七千到一万张画稿,这凶残的帧数时至今日依旧让人啧啧称奇。
主创们匠心独运,不仅打造出孙悟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英雄,还通过反讽的手法揭露了天庭官员的昏庸无能。
铸就了这部足以传世的经典。
而这种技术的叹为观止,艺术的登峰造极。在水墨动画《山水情》中达到巅峰。
本片全程没一句对白,完全靠声画演出推动剧情发展,
讲述行船赶路的老琴师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出手相救,琴师康复后演奏古琴,少年心向往之,最后两人结为师徒。
《山水情》的班底堪称奢华,“中国动画学派”创始人特伟担任总导演,《天书奇谭》的编导王树忱担任编剧。
古琴名家龚一负责演奏,国画名家吴山明担任人物设计。
就连艺术指导都是李可染、程十发这种级别的业界泰斗,难怪被网友戏称是一秒斥资上百万,碾压好莱坞的大制作。
《山水情》寄托了老一代艺术家对曾经辉煌的留恋和薪火难传的寂寥。
本片也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是上美影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这些作品中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才华与热忱。
而曾经的那些主创,如今已垂垂老矣。
去年《天书奇谭》重映时,导演钱运达曾激动地说——
其实,
该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
感谢你们给了我们一个梦。
一个如今再看仍会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复的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除了这部万众期待的《中国奇谭》,明年还有一部蓄势多年的长篇水墨动画《斑羚飞渡》。
上美影能否超越曾经的自己?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