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这种蜗牛全身盔甲,还自带食品工厂蝌蚪
这种蜗牛背的不是“房子”,是“铁甲”。
在近米深处的海底,有一种蜗牛,浑身长满了“铁甲”,活像穿了防弹衣。这就是曾经入选十大令人震惊的海洋物种的鳞角腹足蜗牛(学名:Chrysomallonsquamiferum)。这是一群大家伙,螺壳宽度一般在9.8-40毫米之间,最大的能达到45毫米。而我们平时见到的蜗牛,最大的壳长也不足15毫米。别看它个头大,就以为它们是捕食高手,其实它们大部分时候都不自己吃“饭”,而是靠肚子里的细菌提供能量。
鳞角腹足蜗牛(TheStocks)
自带食品工厂
鳞角腹足蜗牛生活在近米的印度洋海底深海热泉喷口,那里生物量极低,高压低氧,喷口里喷出来的物质含有毒性。在这样的环境里,觅食很不容易。再看鳞角腹足蜗牛,它们的齿舌已经高度退化,没有上下颌,也找不到唾液腺,只有一个小圆嘴巴,几乎不具有摄食能力,也难以进行滤食。幸好,在磷角腹足蜗牛生活的地方,有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利用硫化氢获取能量。
在磷角腹足蜗牛的体内,就有着这样的细菌。这些共生细菌主要分布在蜗牛的食管腺体中。而它们的食管腺体比其他蜗牛体内的腺体大倍。这么大的腺体,里面的共生菌可以为蜗牛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它们无需进食,也可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同时,磷角腹足蜗牛为这些细菌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这种独特的供能方式,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鳞角腹足蜗牛柔软的身体(TheStocks)
全身戴盔甲
这些大个头的鳞角腹足蜗牛,不仅吃“饭”方式特别,长得也不简单。鳞角腹足蜗牛背上的螺壳含有不少铁元素,是一件柔软而坚韧的“铁布衫”。
这件铁布衫共有三层。最外面是一层由铁的硫化物组成,可以用来抵挡攻击。研究发现,这层外壳含有硫复铁矿,具有磁性,可以不断地吸引周围环境中的含铁物质,变得越来越厚实。也就是说,越老的蜗牛外壳越厚,可以算是“脸皮越来越厚”的典型;中间是柔韧的有机层,厚度约微米,遇到攻击时可以缓解攻击的力道;最里面是钙化的文石层,厚度约微米。我们常见的各种壳类的主要成分就是文石。
除了背上的铠甲,鳞角腹足蜗牛的腹足上还长着数以百计的鳞片。这些鳞片主要成分是一种硬蛋白。而我们已知的其他动物的鳞片,主要成分为钙质。这些一块连着一块,以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像盾牌一样保护着鳞角腹足蜗牛的腹足。在人类已知的腹足类物种中,再也没有谁,像这样具有长在皮肤上的鳞片。如果有小动物想攻击这些鳞片,很可能就像撞到盾牌上一样被撞晕。
曾经有人试图用瑞士军刀划开鳞角腹足蜗牛的壳,结果没有成功。还有人对着它们的壳开枪,但子弹也无法进入。因此,说它们刀枪不入实在名副其实。鳞角腹足蜗牛壳这样的特点,吸引了很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