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诸葛四郎是谁,他凭啥能被罗大佑写进经
大家好,我是多肉小娘子,小娘子这厢有礼了。小娘子今年30来岁,是听着罗大佑的《童年》长大的,罗大佑今年66岁,而他是看着台湾漫画长大的。
因此,在《童年》里,有这么一句歌词:“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每次唱到这里,小娘子就觉得疑惑:这个诸葛四郎到底是何许人也。
原来,罗大佑童年里的这个诸葛四郎,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同名漫画作品——《诸葛四郎》。
《诸葛四郎》是台湾漫画家叶宏甲(-)创作的漫画作品,从年开始,叶宏甲将其在《漫画大王》杂志上连载,年才全部完本,前后一共历时7年。
也就是说,罗大佑4岁的时候(罗大佑年生),《诸葛四郎》就出了,而它的第一部《大战魔鬼党》给罗大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于是他将这份童年记忆写进了歌曲《童年》里。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台湾漫画的发展了。
台湾漫画,最早开始于日据时代(-),这就导致了年以后的台湾漫画家都受日本漫画的影响,在画风和构图上都十分接近日本漫画。
台湾第一个出书的漫画家是鸡笼生,他原名陈炳煌(-),出生于基隆,早年曾到福建、香港、上海求学,后来远赴美国学习商业管理,然而回到台湾后,他却成了台湾第一个漫画家。
年,鸡笼生出版了他的《鸡笼生漫画集》,开启了台湾漫画的序幕。而给罗大佑的童年带来欢乐的《诸葛四郎》,在其出版20多年后才由叶宏甲在《漫画大王》上开始发表。但是有谁想到,这两位漫画家都是台湾漫画的拓荒者。
此后,台湾漫画进入了低迷期,艰难前行。时间的轮盘转到80年代,台湾漫画界的一代宗师郑问横空出世,掀开了台湾漫画的繁荣序幕。
郑问者谁?他和《诸葛四郎》同年出生,出生地是台湾桃源乡。
郑问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去看布袋戏,回来就想方设法买了一张纸,画了一幅布袋人物图。郑问的母亲看到此画,认为儿子有绘画天赋,就把郑问的画小心剪下来,上完颜色后,用布缝裱起来,存放至今。
但是,出乎郑母意料的事,郑问竟然会成为一个漫画家。
郑问从小临摹日本漫画,照理说他的画风应该更偏日漫,然而作为大师,他的惊人之处就在于他合并了中西技法,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郑问有自己独特的画风,主要包括水墨和压克力,而且他的作画工具十分独特,包括油墨分离、牙刷、破布,甚至还有打火机。而他的画工精致非常的同时,又极具张力,深受漫画爱好者的喜欢。
郑问的漫画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他创作了《装甲元帅》、《斗神》、《黑豹》等作品;然后,《刺客列传》横空出世,一时间在台湾漫画界石破天惊,名声甚至传到日本漫画界内。
当时日本漫画陷入僵化,急需加入新鲜血液,郑问无疑就是最佳人选。日本讲谈社邀请郑问加入,在这里,郑问进入了他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
年,郑问的《东周英雄传》在日本讲谈社的《早晨》杂志上连载,反响非常热烈,郑问也因此成为日本漫画界神一样的人物,甚至还成为了日本漫画家协会颁发的“优秀赏”,这让他成为获得日本业界最高荣誉的非日本籍第一人。
《东周英雄传》中的名场面:《荆轲刺秦王》到了郑问创作生涯的第三个阶段,他从日本回到台湾,并到相港连载了他的新作《大霹雳》。这是第一次有台湾人到相港连载。
谈到漫画家和漫画作品,我们的脑袋里就会蹦出这些名字和作品:
朱D庸:《双响炮》
敖幼祥:《乌龙院》
几米:《地下铁》
然而纵观下来,他们全是台湾地区的漫画家,内地留在人们心中的漫画家,人们几乎叫不出名字来。
要说内地的漫画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应该就只有《小蝌蚪找妈妈》和《葫芦兄弟》了。内地早期的漫画,是叫连环画,主要是将中国传统故事用图文的方式画出来,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随着时代的发展,分隔漫画逐渐变身为动画漫画,名字也从漫画变身为“国漫”。近几年的国漫,叫得上名号的也只有《虹猫蓝兔七侠传》、《围棋少年》、《秦时明月》和《狐妖小红娘》。
而如今,我们打开电视的动漫区,可以看见它被划分为了少儿区和成人区。少儿区的漫画都有啥?《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更有名的就没有了。在成人区,如今的国漫大多都是热门玄幻网文改编,从《莽荒纪》到《斗罗大陆》,从《妖神记》到《斗破苍穹》,全部都是由网文大IP改编而来。
有人曾问过郑问,觉得中国内地的漫画如何,郑问如此说:
我对中国内地漫画的认识不是太多,没有怎样认真地看过,但感觉中国内地的漫画人水平还不算高,跟外地的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内地的漫画人,虽然步履维艰,但是他们从没停止过对于漫画的追求。只希望有一天,内地漫画家也能石破天惊,出一部内地漫画界的代表作,就像《海贼王》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