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蝌蚪 >> 蝌蚪的繁衍 >> 李苦禅之子李燕谈,对于画虾,白石老人惜墨
记得有次在李苦禅之子李燕教授家做客,饭后,他给我们讲作为主体来画虾应该说是白石老人一大发明,但是他也不是说一下子就创造出来的,有一个过程。
首先他对他儿时的生活非常的熟悉,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在他住的那个地方,往往都是背靠着一个小山丘,前面是挖的水塘。水塘里面就养鱼,有虾,还有螺蛳,还有水牛。
在农村生活中,有的时候看到水塘里面的小鱼、蝌蚪和虾,所以其实在他早期的绘画里面偶尔也出现虾,可是不显眼,也感觉不到有多美,只是说他的生活体验的一个小小的记录而已。
后来他将近60岁的时候到京城,又想起来画虾,试图把它作为主体。这一张画上全是虾,画出来之后挂在屋子里面。白石老人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特别地虚心,他自己没有学历,就觉得自己应该处处地多学多问多听人家的主意。
他乐意听,听得还很仔细,甚至还有记录。当时画这个虾就挂在墙上,我父亲(李苦禅)作为他的得意弟子,把白石老人作为自己的父亲看,一进门就聊天。那天正好看见,老师画了一墙好几张都是虾,白石老人就说:“苦禅,看看我这个虾怎么样?”他能问学生这种话,就说明这个老师特别谦虚。我父亲说:“老师,这些虾,学生我觉得好则好矣,只是小了点儿,有一点像蝲蝲蛄。”“蝲蝲蛄”是老北京话,就是蝼蛄,专吃麦子根,是害虫,现在用农药已经看不见了。
过去我小的时候很容易看到,街上有路灯,那时候路灯少,这个蝲蝲蛄围着路灯绕,飞着飞着掉地上了,下面有蛤蟆张着嘴等着,一下子就叼走了。我们小孩子看热闹就看这个,那个就是蝲蝲蛄,现在看不见了。
白石老人当时就说了,别人也说我画得小,可见别人也提了这么一个感觉。后来我父亲说老师这不难,外面有卖对虾的,您可以看看。
白石老人就真的出去看去,看了回来再画。我就说,白石老人后来画的虾是把这个河虾和对虾“杂交”成的一种虾,世界上没有这种虾。你要知道,对虾没有那两个钳子,那个叫做螯。
有人说白石老先生画的是白洋淀的虾,那个虾个儿大,再大也没有法和对虾比,咱们北京叫做对虾,其实在海边不叫做对虾,人家出了海就吃不是按对,都是按斤,都叫大虾。现在在胶东那边上菜都是说“吃大虾”,不叫对虾。白石老人就等于把这个大虾和河沟里的虾的形象合在一起了。
后来有人也挑了,说真虾是六节,怎么白石老人画的是五节?要知道这个意象是加以改造取舍的,有时候我们平常造型里面往往会取这个奇数不会取偶数,谁规定的呢?也没有谁规定,也是约定俗成。
白石老人就是画了虾头之后一笔一笔地往上排,自己还念着,教学生的时候说“一二三”抬起来,再往下“四五”,一拉最后一节出来了,真的是美。现在我们发现他早期画的虾是接近于写生的虾,就是六节,老人家不是不知道,而是把它舍了,觉得五节大气,好看。
白石老人惜墨如金,尤其是画虾。特别是画虾之后还有两个螯,那个中间是空的,这个是老天爷造的。自行车那个管子为什么是管子不是实心的?实心又沉还容易弯,管状的承受力就比较强。大自然造就的就是这个,别看那两个螯细,那结构也是管状的,也得透明,还是用这个笔法写出来。
有一次我父亲去看白石老人画虾,画完了,上面题的什么字呢?“世人只知余画虾,冤哉!”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会画虾,太冤枉我了!后来我父亲看了直乐,白石老人也知道我父亲乐什么。
(口述/齐白石弟子、李苦禅之子-李燕教授整理少白公子)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主讲人:汤发周
辛丑年发布于华东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