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号称啥都敢吃的中国人,为何不吃猫,

发布时间:2022/8/13 21:15:04   

中国人的吃货形象那是远外闻名,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都逃不过中国人拳头大小的胃。但是号称没有什么不敢吃的国人,却很少见吃猫肉的,这是为何?

国外泛滥成灾,中国人工养殖

前几年时间,小龙虾成为了国人餐桌上必点的一道菜,像年世界杯期间,为了满足国人的口腹之欲,10万只湖北小龙虾出征莫斯科,只为中国球迷能在看球赛时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在中国吃货们的战斗下小龙虾还得靠人工养殖才能勉强维持供应,但想不到的是,在小龙虾的故乡——遥远的的北美洲,它可是水中一霸,争夺无数生物的生存空间,而到了中国,要是没有人工养殖,它恐怕早已是濒危物种了。

同小龙虾一样在中国被端上餐桌的生物并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那些被端上餐桌的奇葩吃食。

各省份的奇葩吃食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造就了色彩缤纷的饮食文化。像江苏南京的活珠子——传统孵化的鸡胚胎、云南的花蜘蛛、广东的竹虫、贵州的牛粪火锅、福建的油炸流蜞、苗族麻辣小蝌蚪……

甚至有些地方吃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下不去口。但是看了这么多奇葩是吃食,我们却很少发现有人吃猫肉,而在古代,猫肉更是没人吃了,为什么呢?

故宫房顶的猫

猫的来历及作用

关于猫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说法较多,但多数学者赞同的一种说法是猫在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在《礼记》一书中提到:“迎猫,为食田鼠也”,因为猫专吃田鼠,而田鼠因毁坏庄稼而被视为农民的敌人,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我们的朋友了。

那你说牛还能耕地呢,也该是我们的朋友,为啥牛就逃不过被吃的命运呢?在古代,科技不像现代一样发达,农作物就是人们的命,而猫因为能保护农作物,所以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信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故宫的猫从来不怕人

古人对猫的评价

猫在古代是极其神秘的存在,古代民间一直都有“猫有五福”的说法,所谓“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也。而且在古人看来猫也能驱魔辟邪,因为猫爱在黑夜中行走,一双大灯笼仿佛黑夜中上天派来维护人间安宁的使者,尤以黑猫为甚。之前还说过,猫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信仰中有很高的地位,像在丰年时候还要祭祀猫神,感谢它的守护。

但是要说没有人吃过猫倒也不可能,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肯定有人想要当第一个吃“猫”的人,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就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提过关于猫肉的味道:“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者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猫肉不好吃,猫的肉是酸的,味道极差,而且古代的调料也不像现在一样品种多样,不能够压制这股酸味,所以都不吃猫肉。

直面镜头的猫

除了这一原因以外,还有就是猫以食鼠为生,老鼠常年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这些地方正是细菌喜好的生存环境,而猫有食鼠,自然身上也带有不少病菌。人若吃猫肉,就很容易得鼠疫,鼠疫可不是简单的小病,弄不好得死上不少人。因此没人敢去碰这个禁忌。

当然除了不好吃、不能吃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猫实在是太可爱了,怎么可能吃猫猫呢?

古人也难逃吸猫

你以为猫奴是现代社会的“特产”?古人吸起猫来也毫不逊色。古人对自己的爱猫都亲切地称它为“狸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是一大猫奴。你能够想象当时陆游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怀中正抱着猫吗?

霸气十足的猫

当时除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外,另一首里面是这样描述的:“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在陆游一生中他为猫咪做的诗绝不仅仅这一首,据统计高达十二首之多。除了陆游是著名的猫奴以外,还有明朝皇帝嘉靖帝等等。

你要让这些爱猫的人去吃猫,不等于要他们命吗?猫咪可爱的外表让你看着,你忍心说要吃猫肉吗?

虽说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但是大自然是不会允许人类过度干预其他物种的生存繁殖的。再说如今保护动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像猫狗这样的人类好伙伴,我们都应该关爱它们。在古代人们不吃猫肉或许是因为它是人们信仰的神灵,而现在,就凭借它可爱的外表,我想也不忍心吃它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0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