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逝世他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3/3/6 17:28:44   
北京皮肤病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403/8810647.html

年9月4日晚上21点,作为曾经中国动画产业顶峰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自家微博上发布了如此长文---

“深切哀悼著名美术片艺术家戴铁郎”

无疑,这对于所有国产动漫迷来说都可谓之悲痛不已的消息。戴老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直到昨天晚间19点25分因病去世的那一刻,这位国产动画界的瑰宝已然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最终生命定格在了89岁的这个夏末季节之上。

是的,对于绝大多数动漫迷来说,甭管你是50,60,亦或者90,00后,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曾被戴老参与创作的一系列动画佳作所吸引入迷。

比方说最为人所称称乐道的《黑猫警长》,这部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放映以来就没少揽获包括“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台优秀影片奖”,“金龙奖最佳经典原创奖”等等在内的重量级大奖,也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探讨《黑猫警长》剧情的浪潮。

嘿,当年可是上海美影厂百花齐放的年代(《三毛流浪记》《葫芦娃》《阿凡提》《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等等名垂影史的佳作都是在那个年代井喷的),而戴老导拍的《黑猫警长》竟也能脱颖而出,相信也足够确证这部动画的高企能耐了。

《黑猫警长》完结之谜

当然,对于钟爱《黑猫警长》的各位动漫迷来说,唯一让我们深觉遗憾的当属这部作品在播放到“第5集”之后,便戛然完结了---

影片最后一个分镜伫停在“请看下集”的这四个大字之上,但很可惜,“下一集”剧情我们等了30+年时间,却一直都没有上映。

有人说这是因为“血腥暴力”所导致的腰斩(巨鹰生吞小猴子,雌螳螂将活生生的雄螳螂给吃掉了等等场景)。但于我所见,随后到来的《魔方大厦》也并没有在“暴力美学”层面收敛多少,而且还附加了不少的政治隐喻。

制作人是不会肆意妄为的,如果前人已经因为某某因素而被下架作品的话,那后来者就必定会谨遵教诲,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所谓的“血腥暴力”绝对不是首要因素,而坊间一度流传的“戴铁郎导演和《黑猫警长》童话作者诸志祥闹版权矛盾”的说辞,也同样在戴导和诸在后继年份的采访文稿当中得到了否定---两人确实曾闹过版权矛盾,但很快就握手言和,美影厂也能够继续创作《黑猫警长》动画了。

真正“短命”的原因当属钛媒体于17年的一篇《为什么黑猫警长只有五集》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一关键点---

“深受外部市场冲击,人才大量流失”

如果你是后,那想来应当非常熟知日本动画对国内动漫迷的侵蚀正正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彼时,诸如《龙珠》,《灌篮高手》,《圣斗士》等等热血佳作不绝如缕的以各种形式席卷到了整个中华大陆之上,并开始了足足持续将近40年对国产动画的碾压。

《黑猫警长》恰恰就生于日本动画茁壮成长的那个年代,而囿于后者的影响,上海美影厂也面临到了海量人才流失的困境---

一直以来美影厂都通过“计划经济”的模式去生产动画,每年完成一定的指标,然后中影就以固定的价格来收购,完全不用考虑播放量的高低,但这样的模式能给予创作者的待遇是十分微薄的。

比如某某美影厂员工就曾回忆道“我在《鹿和牛》工作了一整年,只比平时多收入元,但我到了太平洋动画,做简单的活儿却直接收入块”,从而也就导致了制作的停滞。

时间到来90年代初,当美影厂意识到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型后,《黑猫警长》又因为“剧情松散,缺乏中心,没有连贯动作”等等原因而不再被寄予挑战海外动画的厚望。

于此,戴铁郎导演的创作高峰被永永远远的定格在了仅有5集的《黑猫警长》之上,虽说随后也有参与到诸如《森林小鸟和我》,《母鸡搬家》,《警犬救护队》等等动画当中。但很遗憾,后续作品压根掀起不了多大的波澜,并在随后不久便步入了退休的行列。

对世界动画影史的影响

是的,《黑猫警长》的“夭折”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为代戴铁郎导演“人生不能画上完美句号”的遗憾点。但较真来说,“终末一刻”的成就又岂能将戴老对世界动画影史的贡献完全盖棺总结呢。

事实上,纵观戴老的一生,我们不乏看到他曾以导演的身份主导过《九色鹿》的创作(年),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以画师的身份参与到《牧笛》和《小蝌蚪找妈妈》等等影响深远的国漫佳作的制作当中。

这里需要重点提及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在中国影史里头,这是第一部以“水墨”手法创作的动画片,而其每一幕镜头均能尽显中国水墨画作的精粹和神韵---创作难度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也绝非是时下追求标准化工业输出,且屡屡还会出现“崩坏”的新番能够媲美等价的。

而也正因为如此高规格的艺术化追求,这部国产动画也曾一度让高畑勋和宫崎骏这两位后来联合创立了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日漫大神,惊叹不已---

“上海美影厂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让我们惊叹不已......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简直就把我们看傻了,没想到动画还能这样做”。

在我看来,吉卜力之所以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高品质荧幕动画创作(每每推出一部作品都能够引起二次元圈的轰动,获奖无数,也屡创票房新纪录),这其中的原因一定或缺不了高老和宫老两人在年轻时期所馋补到的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在内的一众上海美影厂佳作的熏陶。

只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在美影厂开启市场化转型之后,这家曾经屹立在国产动画顶点的公司也日渐走向了息微路途,在最近10来年的国产动画市场之上,压根就不具备一丝的存在感。

那这是代表中国动画的市场化转型会是一个“致命错误”吗?

高畑勋和宫崎骏对此给出的答案是痛彻心扉的肯定:“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要追求利润反倒衰退了......我对中国动画失望至极,无以复加!”

但于我个人来看,市场化转型是每一个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创作者只有能把“将手放到公家的口袋”转变成“从自己的口袋取食”,这个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创作出能为受众所青睐的创作,将“无谓的浪费”降低到最下限的程度。

是的,过去30年时间,我们确实没少看到国产动画被吐槽“糟粕”和“垃圾”的情况。但事情到来最近这几年,当《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乃至今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影史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之后。

我相信中国动漫人已经在市场化转型的道路上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了。

如今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是困扰制作人的难题,而马斯洛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人类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便会发起对“自我实现”的高维度精神需求。

可以想见,国产动画重回影史艺术巅峰也只会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于我而言,戴老可属为中国动画产业“最早且最后一批”的手艺人,他的一生也见证了中国动画从体制化的艺术巅峰,逐步逐步的走向市场化转型的衰落,并后来于年之后茁壮崛起的一整个起伏浪潮。

戴老的创作能力或许最终定格在了《黑猫警长》的那五集之上,但他对中国动画电影,乃至世界动画产业带来的影响是永垂不灭的。

而如今国产动画市场能够涌现出一大批诸如田晓鹏,不思凡,饺子等等的制作人。

我相信,戴老也一定能够告慰天堂了!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6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