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

淮君散文山城略阳及各镇办篇

发布时间:2022/6/4 14:42:57   

山城略阳

山城略阳,城在山里,略见太阳。

可以想象的层峦叠嶂,可以想象的古朴苍茫,可以想象的岁月悠长。

从西汉元鼎到西汉水,从西汉水到嘉陵江,从嘉陵江到长江,从长江到东海,从东海回到天上,再从天上回到山城略阳。

聊点什么,才能让您记住山城,记住略阳呢?

不是大沟口的那第一炉钢铁,不是塔坡寺的那第一场大雪,不是五龙洞的高山杜鹃,也不是闪家坪的嘉陵红叶。不是满架的香菇木耳,不是遍野的天麻杜仲核桃,不是郙阁颂,灵岩寺,不是紫云宫,江神庙,不是涵香的三水,不是蕴翠的五山,也不是福地祥云的南山塔。不是面皮子,不是磨疹子,不是罐罐茶,不是浆水面,也不是鲜嫩爽口的菜豆腐节节。不是武兴国建都,不是吴家军抗金,不是李白杜甫,不是茶马故道,也不是生机勃发的新产业、新面貌。

来,到大中国的版图前来,让我悄悄地和您说,您知道吗?大略阳就在大中国的中心!不信?您往东瞧,再往西望,您往南测,再往北量。您再看看秦岭,瞅瞅淮河,对了吧?大略阳恰恰就在大中国的中心位置上!

于是,拍拍您的肩膀,我自豪地喊一声:“略阳,把第一缕阳光洒在祖国的平分线上!”

有山,有水,有阳光,有故事。这些都不是邀请您来的理由。有吃的,有喝的,有看的,有玩的,这些都不足以体现略阳的热情。我只知道,我这儿的山和您那儿的山一样的诚实,我这儿的水和您那儿的水一样的温和,我这儿的天和您那儿的天一样的寥廓,我这儿的地和您那儿的地一样的厚重,我这儿的人和您那儿的人一样的善良

您来与不来,城就住在山里。您留与不留,山就围在城外。

您来了,我等您来。您走了,我念您再来。

--欢迎您到略阳来!

1徐家坪篇

郙阁情怀

勒石,可以不朽。

但并非所有的勒石都可以不朽。比如岁月剥蚀,比如外力摧损,比如自然坍塌……再说,有些事儿,原本丑恶不俊,无论怎么树碑立说,终归是腐朽的,昙花一现之后就会被红尘湮没。可有些事,虽不起眼,不经意的刻石备查,却能传承有序,被人视为珍宝,世代颂扬。

郙阁颂的原石是支离破碎的,可郙阁颂本身毫无疑问是一座宏伟的丰碑,从大汉朝一直挺立到现在,历经魏、晋、南北朝等诸多极崇书法艺术的时代,长盛而不衰。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郙阁颂必将继续挺立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掀起更多精美的浪花。

年前,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工匠们在析里桥头就地摩崖,随手撰石留念,何曾想到,这一司空见惯的率性而为,竟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大乘之象——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成了见证中国文字隶书楷变的活化石。

郙阁颂原是嘉陵江边的一处摩崖石刻,它所在的位置叫白岩砭,古称析里,在略阳城北约十公里处,距我老家也就五公里左右。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地从那儿走过,路边有一个露天的采石场,旁边是一段半成品的隧道,约三二十米长,毛石嶙峋的洞壁,一下雨,便有散水在脚下漫流。小时候并不知道那里有如此厚重的文化积淀,只知道它的小地名叫状元碑,至于为什么叫状元碑,从没有深究过。不仅如此,我还无数次地站在郙阁颂遗址附近,仰望着辽阔的天空,感慨自己家乡人文景致的淡泊,总觉得人家别的地方怎么到处都有那么多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和精彩动人的故事,而我的身边却什么也没有呢?以致很多年以来,都曾是满怀的失落和寂寥。

后来,在城南的灵岩寺,听导游详细介绍郙阁颂的来历,才恍然大悟,哎呀,原来自己的家乡竟然就是郙阁颂的故里!这高端大气的国宝,和自己也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啊。由此之后,每次站在郙阁石碑前,我似乎都能嗅到童年的墨香,嗅到儿时山野的芬芳,我想,这大概是郙阁人对郙阁颂特有的一种情怀吧,就像远在他乡的游子,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

几十万个日日夜夜,郙阁摩崖伴着嘉陵江的涛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迎送了一拨又一拨南来北往。在那些百舸争流、商贾如梭的过往里,一个又一个古铜色皮肤的纤夫们,低着头,弓着腰,喊着或低沉或高亢的船工号子,嗨哟嗨哟地逆水而行,江河转弯,绷直的纤绳打成折线,经年累月地磨过郙阁摩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人说得清究竟到了哪朝哪代,郙阁摩崖愣是被一根根绳索,一声声号子,生生地勒出了七道深痕,像皮肉翻开的刀疤,更像穿凿而过的箭伤。后来,大约七十年代末,民间开石,郙阁摩崖毁在了一阵懵懂无知的硝烟里。其时年近七旬的伯夫老先生闻之,只身一人赶到白岩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从荆棘丛里、乱石堆里搜寻到了一块又一块的残石,托人运回灵岩寺。灵岩寺在略阳城南约四公里处的嘉陵江边上,两个天然的洞穴,洞门外修了厢房和望江楼,大洞做了正殿,小洞做了偏殿。伯夫老先生把所有的郙阁碎石辗转比对,仔细拼凑到一起,镶嵌在正殿北侧的洞壁上,后来又加了带锁的罩具,把这国家级的宝贝呵护了起来。感谢伯夫老先生,是他,让今日之士有了一睹郙阁真容的幸运。

至于状元碑一说,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地人传说郙阁颂乃蔡邕手书,因蔡邕曾被戏文编绎过状元,于是乡里以状元碑简称之。此碑实为仇绋所书,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堪称精品。此番考证,早有成论,毋庸赘述。南宋太守田克仁见郙阁颂日渐漫漶,曾仿刻于大殿外南侧的石壁上,人称宋郙阁,后有损坏,明万历知县申如埙亦有补刻。我看宋明郙阁,山寨也,其书法水平实难恭维,不过对于考证郙阁颂内容的完整性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郙阁颂文载太守修桥补路。乡人对修桥补路之事,历来看作行善积德之举,广为称颂。而且这种认知,有史以来,既不关乎地位,亦不关乎兴替。换句话说,这些事儿,谁做都是好事,太守也不例外。再换句话说,这些事儿,只要是开明的朝代,朝朝代代都在做,郙阁故里更不例外。如今,小县城交通四通八达,三个多平方公里的县城,五山三水之间,单说桥,就有二十几座。小县城越发展,越发达,人们对郙阁颂的保护就越上心。郙阁残碑迁到了灵岩寺,碑因寺佑,寺因碑名。灵岩寺成了陕南碑林,和西安碑林遥相呼应。随即有了灵岩寺文管所,文管所的核心任务便是保护这通碑。再后来有了郙阁研究会,郙阁交流会,郙阁书协、郙阁文苑、郙阁酒店、郙阁茶艺……

郙阁的花儿竞相开放,实在是件赏心悦目的喜事儿。只是作为郙阁故里的郙阁人,我更看重务实为民的郙阁精神。郙阁石碑,终有一天要从物质世界里消亡,但这彰显大爱的郙阁精神,一定会走得更远,因为,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郙阁时代!

2西淮坝篇

浅描西汉水

认识你很多个年头了吧?我已经从少年到了中年,只是从来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感受一下你的存在。虽然,你一直都在我的身边默默地流淌,一刻也不曾停歇。

你两岸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你身边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远处的山坡上,农夫依然在年复一年地伺弄着庄稼,只是犁地的黄牛走了,后来换了黑牛,再后来换了铁牛,后来的后来地里还了树,成了林,农夫在林间用锄头播种,用镰刀收获。夏季里,农夫在树荫里乘凉,农夫的草帽挂在树梢上,知了在草帽上深深地长吟。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农夫新换了白色长舌的遮阳帽,遮阳帽挂在树梢上,知了在帽檐上深深地长吟。农夫的女人,偶尔会来地边转转,粉色的衣衫,手里擎一把紫色的伞。

河面上架起了很多桥,人行桥、车行桥、大桥、中桥、小桥、吊桥、景观桥……这些人类进步的杰作,让你的左手和右手牵的更紧,让两岸人的心靠的更近。在你的臂膀里游弋了千百年的那些南来北往的木船呢?除了人烟稀疏的河湾难得一见的孤舟野渡外,其余的早就上岸了。骡马驴轿换成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和大小汽车了。逶迤的小路成了平坦的公路,路面改了柏油和水泥,火车呼啸着驶向远方,高速通了,高铁正在建设……

村落呢?先是蓬蓬勃勃地兴起,现又在渐渐地消逝,和那些土墙青瓦篱笆院落一起消逝的还有那份淡淡的乡愁。工厂呢?城市呢?……其实轮回兴替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是这些碎片式的段落,放在你的眼里,所有的一切,全都算不了什么。

你从遥远的嶓冢来,你从五百里外的天上来,你一路辗转着,流过若干的城市、乡村,留过我的身边,流过嘉陵、流过长江,和东汉水一起汇入大海。你一鼓作气完成了波澜壮阔的征程,可你,依然川流不息,昼夜复始,汤汤不绝。

人们唤你为“天水”。你带着黄土高原的本色,带着大漠荒野的风尘,带着北方汉子的粗犷和高原婆姨的火热奔涌而来,你流过的地方,黄土成山,沟壑纵横,你歇脚的地方,阡陌交错,沃野万顷。我展开双臂,迎接你的到来,你却曼妙地转身,在原地推两个半圆,把一身的疲惫沉淀在那个叫西淮仙湖的大葫芦里。你一抬头,天空、云朵、山色、鹤鹬……全都投入了你的怀抱。你一回眸,两汪绿光莹莹的湖水,清清爽爽的,神奇般地出落在我的面前。是哟,到我这里,可就是南方了哟。你自然就是那清水般婉约的南方女子了哟。那荡漾的、浩淼的,是你的嫁衣还是你的盖头?不是,都不是,那只不过是你不辞艰辛走出黄土塬后,在朗朗的清风里,飘然而下的两瓣喜悦!再说,又有什么样的礼物,能抵得了你独行五百里哺育几万年的生生不息呢?

你一路奔流,在清澈里前行。你流过人间天上,流过岁月的长河。你已经流过了多少年?还将要流过多少年呢?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一个漫长的不能再漫长的时间,那是一个任凭我怎么样掰着手指都不可能数清的年份,也许,也许可以称之为永恒了吧!

你款款地流着,流过我身边。看着你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流着,看着一寸寸光阴和你一起流走,看着一帧帧故事和你一起远去,我忽然间明白,原来是你,流过了宇宙,而我,正在你的身边匆匆地流逝。

3黑河篇

走近乌鸡

陕南西部的小山城竟然有乌鸡,而且是从商周时期开始养殖了余年的家禽。

乌鸡生长的地方叫黑河,一条沙石遍地、四季清澈、蜿蜒近百公里之后汇入滔滔汉水的小河。小河的两岸,青山、绿树、田野、村落,沿河而行的水泥公路,三三两两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畜,时有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

黑河的乌鸡通体都是乌黑的,乌冠、乌喙、乌趾、乌舌、乌皮、乌骨。这六端俱乌的家禽在这山明水秀的黑河流域繁衍生息,一如世世代代繁衍于斯的黑河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刨食不辍,自在自乐。

黑河的水哗哗地流个不停,从农耕时代一直流到现代社会。大约20年前吧,不知怎么的,黑河乌鸡的商品价值在一夜之间被唤醒了,在全国乌鸡品类中有了一席之地,成了四大乌鸡行列里体型最大的优良品种。

孩子姥姥家与黑河流域一衣带水,三二十户人家,傍山而居的村庄。孩子姥姥平日里除了在土地里耕作,还惯常地养两头猪,喂一二十只乌鸡。大大小小的乌鸡成天在屋后的树林间觅食、休憩,公鸡按时按点地打鸣,母鸡按时按点地下蛋,静谧的山岭也因此有了生机。这些乌鸡和乌鸡蛋,孩子姥姥是舍不得卖的,子女们常年在外,节假日回家团聚了,老太太便在我们竭力的阻挠下执拗着或炒或炖了犒劳我们,椭圆的淡青色的鸡蛋更是一颗一颗地攒起来,放在竹篮里,攒到一定数量了,用往返于城乡的班车捎到城里,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在市场上,这些被叫着“走步鸡”的农家散养鸡更能卖出个好价钱来,据说比起圈养的,走步鸡的味道特别鲜美,品质更加安全,营养格外丰富呢。我没有专门进行过比对,不过想来是有些道理的。

养乌鸡的渐渐地多了,先是家家户户扩大养殖规模,后来就有了养殖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再后来又有了专业化的乌鸡发展公司。略阳乌鸡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种提纯、复壮、脱毒、防疫等工作相继开展并取得绩效,一段时间以来,真感觉咱这乌鸡产业算得上是如火如荼的了。

大概是去年年底吧,听人说乌鸡不好卖了,原因很简单,太多。说是到了春节前夕,养殖户们很是纠结,继续养着吧,亏本,卖了吧,又没个好价,最后的最后,只好半卖半送的做了处置,真有一丝跳楼的悲壮。这事让我想起历史上曾经一哄而起一哄而落的袋料香菇、有性繁殖天麻和杜仲产业来。前两者足足冷落了十年之后,如今才渐渐地产销两旺,渐渐地恢复了常态,只是这杜仲,三十多年了,价格依然在低谷徘徊。前几年,人工养殖大鲵也着实地火了一把,很短的时期内造就了不少成百上千万元的富翁,后来由于政策因素,致使销路不畅,加之养殖规模成几何倍数膨胀,曾经卖过元一尾的鱼苗如今5元一尾还有价无市,上游的养殖户发了家,下游的则垫了底。如此种种现象,追根溯源,在于市场拉动力和基地推动力哪一个起了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但凡销路好了,适度的扩大基地规模,是可以形成健康的产业链的,反之,不把功夫下在开拓市场上,简单甚至是盲目地做基地,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同学在西安搞电视购物,我试着央其宣传略阳乌鸡,同学曾在略阳工作过两年,于情于商都颇有兴趣。周末,同学来,我约农业局朋友联系了县里三家最大的乌鸡发展公司去考察。没想到考察的结果却令我们十分的诧异。第一家老总云自家的乌鸡销到了深圳、香港一带,供不应求。第二家老总曰如今乌鸡货源紧缺,很多商家要不到货。第三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目前只有鸡苗和种鸡,没有商品鸡出售。同学只好作罢,托我再做些了解之后便回了省城。

当晚连襟从黑河来县城,和他聊乌鸡,连襟告诉我,农村里乌鸡还是很多的,之所以不好卖,是因为收购方要求的过于苛刻,比如养殖时间、养殖饲料、个头体重等诸多方面都很难达标,可真要按照要求养殖达标了养殖户就会亏钱,再说收购方欠账也很厉害,大多数农户还是愿意选择用传统的市场零售方式进行交易。由于交易量小,价格也不是很高,农户养殖乌鸡的积极性自然会受些影响。

哦,这样啊!难怪我和同学先前还在纳闷,略阳乌鸡真要像三家公司说的那样紧俏,早就该是乡乡镇镇、村村寨寨、全县人民养乌鸡的局面啦。可目前,就全县而言,养殖乌鸡的农户毕竟还是少数。

我想起下午和同学在郊区小餐馆吃饭的一幕来。我照着菜单点了一道青椒仔鸡,问服务员是不是乌鸡炒的?服务员回答说不是。我问为什么呢?服务员没有回答我。等到青椒仔鸡端上来了,绿绿的辣椒丝,白白的鸡肉丁,食之口感木而味寡。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比较的。小县城有两家专卖乌鸡菜品的餐馆。乌鸡汤、泡姜鸡、乌鸡丸子等系列产品,不但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很盈人味蕾,只是这样的店铺目前并不多,远没有形成气候。

也有知情人说,乌鸡在西安等大中城市,无论专营还是超售,都不是特别景气,商品下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同学又来电话询问进展,我告诉他,让我空了去黑河做些了解再说吧。

后记:同学的乌鸡业务终归没有做起来,后来国防科工局对口支援略阳,略阳乌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全网着实火了一把。我在腾讯配捐的时候还写过一首《题略阳乌鸡》。贫困乡民何所寄,六端俱墨略阳鸡。黑河流域原生态,百姓家山自歇栖。已得国防推介力,更添腾讯配捐齐。今番正值爱心日,小善圆成大梦兮。再后来,就渐渐地能接触到一些乌鸡的产品了,比如麻辣乌鸡、乌鸡香菇酱、自加热乌鸡汤等等,但发现一些产品的生产还停留在餐厅和外地加工的阶段。

前些日子,去百味园公司调研,看新建的厂房,听企业介绍情况。百味园即将建成乌鸡加工一条龙生产线,从活禽宰杀到冷链包装,从自产乌鸡汤到乌鸡精、乌鸡汁,到高科技保质和乌鸡数字中心……全县省级乌鸡产业园也已经开工。看来,乌鸡这个产业,真正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4硖口驿篇

想要去后林

疙瘩火,洋芋果,除了神仙就是我。据说这是硖镇后林村三十年前的生活写照。

这样的生活,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有的是温饱,有的是自适,甚至有点自得、自足。地名呢,还偏偏就叫后林,两个字,自带着三分隐逸。我至今没有去过,想来自然是有山、有林、有地、有人家。三十年前,一定是青瓦土墙木门,带了土的院场。房前屋后是庄稼地,地旳周围是山、是林,远处高处是蓝天,云白白的,太阳红红的,亮亮的。有风,全是清的。牛在山上吃草,猪在圈里哼唧,鸡在栅栏边上刨食,或高高低低地栖在树上,公鸡早中晚都会拍着翅膀伸长了脖子“勾、勾”地叫,黄狗、白狗或者黑狗,或趴或蹲在院子里,有人来串门了懒懒地汪两声。或跟了主人去地里、去山里,闻讯到野物了放开腿去追。庄稼呢,小麦、玉米、大豆小豆、荞麦油菜、洋芋红薯、萝卜白菜、姜葱蒜包包菜……一茬一茬地长,一茬一茬地收。

时不时开一片小荒,挖了土里的树根,便有了疙瘩,疙瘩耐烧,冬天火塘里的火便红红的旺旺的,火塘上挂着又黑又大的鼎锅,或者是胖胖的钢制的黑茶壶,白汽喷着,呼呼地响。塘灰里埋着洋芋,当然也可以是红薯,也可以是麦面做的火瘪子(饼子),也可以架个铁做的笆笆烤馍馍。也许,火塘里还煨着陶土的罐子,大的可能炖的是肉,熬的是茶,小的可能是炒茶,更有可能温的是酒,用一截土黄的玉米芯塞着嘴儿,罐子里盛着家酿的苞谷酒。烤火、吃烧洋芋、喝苞谷烧,一两个人、几个人或一家人围着,时不时小猫小狗还会挤过来,腆着脸凑趣。风调雨顺,心中无忧,真的是神仙般的日子。此刻的后林,此刻的内心,不是武陵人家的桃花源又是哪里呢?

只是后来,大约是九十年代初开始,矿山便渐次地多了,终于雨后春笋般地林立了。我不知道后林的后来怎么样了。只知道矿产业轰轰烈烈了三十年,进入了后矿山时代,渐次地冷落,终于要平静下来了。绿色、循环逐渐成了主旋律。疙瘩火、洋芋果,除了神仙就是我的日子成了更多人艳羡的生活。山里人进城落脚了,城里人却得了空就往山里跑。

辩证法的规律是很厉害的,比如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类呢,也似乎老是在一些问题上打转转。比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路走下来走到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比如最早的人类原本是在一起的,偏偏先是走散,再又聚在一起。比如那个富翁和穷人对话的段子。穿布鞋布衣,吃粗茶淡饭,种地走路骑自行车……穷人的生存状态和富翁的终极目标,竟是如此的高度一致。在这个意义上说,富翁就是在努力地打转转,努力地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回到原点。当然还有动物植物包括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同样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发挥作用。

当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后的看山是山和看水是水,已经不是当初的看啥是啥了。或者是伤痛之后的治愈,或者是短缺之后的转型,或者是积累之后的精细化,或者是休息之后的再出发,或者是环境改变之后的再适应……总之,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